氢能与燃料电池人才培养研讨会顺利召开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2022年7月15日,“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成功举办。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部长闫卫兵,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总院燃料电池所高级经理刘永亮,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庆恒,爱德曼氢能研究院院长常华健,北京稳力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蔺雅博,北京清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晶,上海汽检氢能实验室副主任兼江苏分公司总工程师裴冯来,华北电力大学氢能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刘建国,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燃料电池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章俊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所长、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张存满,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助理、德国洪堡学者徐梁飞,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汪怡平等40余位专家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人才工作部部长薄颖主持。

会议首先由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运营单位水木兴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亚洁致辞。刘亚洁董事长表示,依托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产业资源优势,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已经完成全部招商工作,核心区总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园区以企业和人才为核心,构建由“创新企业服务生态”和“人才生活服务生态”组成的全方位创新生态服务系统,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氢能科技应用场景和氢能科技企业孵化示范区。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共同探讨如何提高氢能与燃料电池的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特别是高校、行业和学会间如何合作创新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产业园作为产业孵化培育的平台必将为氢能与燃料电池人才培养工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企业代表围绕氢能与燃料电池研发体系建设、人才需求、人才知识和能力变化、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等情况进行了介绍。企业端普遍认为,氢能与燃料电池人才在高校端由于没有专业支撑,人才极其匮乏,尤其缺乏复合型和专业型人才。现阶段企业普遍从车辆工程、化学、材料相关专业招聘毕业生,入职后进行二次培养以适应岗位需求。同时,企业纷纷表示内部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短期内希望学会组织技术培训来提升人才专业水平,长期内希望在高校端开设体系化课程,从根本上提高人才供给数量和质量,促进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随后,高校代表就燃料电池人才培养工作经验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享。华北电力大学作为国内首家开设氢能科学与工程的高校,介绍了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定位、知识体系以及专业建设条件等,为其他高校建设氢能与燃料电池专业提供了经验借鉴。其他高校代表在分享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也表达了现阶段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当前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处于示范运营阶段,产业规模小,未来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薪酬也缺乏一定的竞争优势,导致毕业生流入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比例不高。其次,氢能与燃料电池专业师资更为匮乏,并且缺少企业工作经验。高校端希望建立产学研互信机制,探索真正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为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输送更多高水平人才。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人才工作部部长薄颖就企业和高校代表发言进行总结,并组织参会人员进行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恰逢其时,企业表明了需求,高校明确了思路,在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示范运营阶段提前布局,为氢能与燃料电池人才培养厘清发展方向,具有开创性意义。企业和高校对下一步人才培养工作方案进行研讨并积极表态愿意深度参与下一阶段工作。

最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张宁做会议总结。张宁专务秘书长首先感谢长期以来各位专家对学会工作的大力支持,下一步学会将持续发挥行业平台的作用,将专家建议进一步吸收并完善到具体工作方案中,开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人才研究,梳理氢能与燃料电池岗位族分布、岗位族知识技能需求,以此为基础优先开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人才能力标准编制,为制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人才评价打下基础。条件成熟后将逐步组织开展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试点先行,逐步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方案,系统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人才培养工作。希望后续能持续得到各位专家的支持,共同建立一个良好、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氢能与燃料电池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会后与会人员参观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