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为实现“碳中和”愿景而奋进 ——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全体大会圆满完成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晨风清爽,朝阳灿烂。

6月9日一早,来自国内企业、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士,以及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海外政府、行业组织和制造企业的参会代表,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上海嘉定的上海汽车展览中心,参加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FCVC 2021)全体大会。 

  • 合作,产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上午8时30分,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王菊女士的主持下,全体大会开幕。

“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意味着我国要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在致辞中指出,能源体系的“非碳化”和产业体系的“去碳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要在这一过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进华强调,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届大会将会议主题定为“碳中和愿景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与创新”,主办方希望通过大会的交流与讨论,共商全球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计。

张进华关于氢能与汽车产业要凝心聚力、有所作为,助力我国“碳中和”目标的观点,得到参会嘉宾、代表的高度认同。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建明表示:“发展氢能是能源转型和产业调整的重大战略方向,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燃料电池汽车是当前氢能应用的重要突破口。”

他介绍说,上海市政府已经明确了“百站、千亿、万辆”的目标,并计划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发展。“上海将牵头,协同苏州、南通、嘉兴、淄博、鄂尔多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组建城市群。”张建明在大会上表示,“对标行业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打造产业规模最大、生态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

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上午的大会上,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氢能燃料电池企业代表,共同发布了“上海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行动倡议”。参与企业作出如下倡议:

加快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聚力共促氢能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产品工程化、应用推广规模化,推进“新基建”发力于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政策制度创新,加快应用场景打开,完善人才引培机制,奋力开启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 创新,是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主线

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彰显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体现了大国担当,以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巨大贡献。面向“碳中和”目标,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该怎样谋发展,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呢?

参会代表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的观点最具代表性。衣院士认为,现阶段,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可以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而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他分析说:“我们要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关键材料与部件的批量生产,大幅度降低燃料电池车和氢能的成本,尽快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向参会代表介绍了我国在高压氢储运技术领域的发展情况。他告诉大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掌握了氢气储运关键技术,但仍有一些技术难点需要攻克,这需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上汽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祖似杰也认为,汽车企业现阶段还需要通过自主创新,努力提高自身产品的性能和生产能力。

“上汽将在产业链方面快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堆及系统产品能力。”祖似杰说,“逐步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体系,成功构建国内一流的生产制造能力,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助力。”

同济大学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教授在演讲中提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水平已进入可用期,接下来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带来产业的光明前景。

余教授在发言中表示:“当前各项技术也都在积极研发中,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家也开展了许多创新项目来推动产业的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前途一片光明。”

  • 示范,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2020年9月,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决定将原购置补贴调整为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城市群,开展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并给予补贴支持。在本次会议上,上海、山东等地的参会嘉宾与代表,就示范应用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作用等话题,展开了专门的讨论。

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处副处长陈可乐分享了上海市牵头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情况和目标。

“我们提出了一个目标是通过4年的示范应用,整个城市群推广5千辆的燃料电池汽车,其中货车3400辆,乘用车1400辆,客车200辆。”他详细介绍到,“为了配合这些车辆的推广,我们将会建设73座加氢站,同时我们还会城市群之间加强协同,分年度来推进电堆、双极板、膜电极、催化剂、碳子、质子交换膜、空压机等八大零部件的技术发展。”

通过陈可乐的介绍,参会代表了解到,随着示范应用工作的开展,上海将充分发挥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对标行业的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打造产业规模最大、生态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

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徐子春介绍了山东计划如何通过示范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思路。

“目标可以概况为‘12345’,即示范1条高速公路,建成2个氢能港口,在济南、潍坊和青岛3地分别建设一个氢能科普实践的基地,在济南、淄博、潍坊、青岛4个城市各建一个氢能的产业园区,建成5个示范性的氢能社区向全社会推广。”徐子春说,山东省想通过建造,扩大氢能的应用场景,推动供给侧和消费侧的升级,拉动千亿级的氢能产业链的建设。

  • 转型,企业面对“碳中和”目标的共同选择

在6月9日大会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赵福全教授的主持下,企业代表充分交流了对“碳中和”目标确立后给企业带来的压力。最后,大家达成一个共识:不论是上游的能源企业,还是下游的汽车企业,要想化解“碳中和”目标带来的压力,就必须追求转型。

国家能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煤炭企业和全球最大的火电发电企业,这家公司该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呢?国能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卫昶博士直言,作为传统能源企业,国能集团一直在考虑该如何转型。他表示,公司集团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另一方面是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

“我们会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除了风力以外,太阳能、地热、水电都在推进。”卫昶介绍说,“氢能也是我们在推进的业务之一。我们主要布局产业链的中上游,即氢气的生产,氢气的运输、储藏、加注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

长城汽车技术副总裁宋先在交流中也表示,该公司在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各个节点上都做了技术储备。他介绍说:“在核心技术储备上,我们围绕氢的三个平台——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的平台其实做了很多核心的技术开发工作,包括质子交换膜和氢气循环系统、空压机等,以及氢的分布式智能网联方面,我们都做了很多工作。”对于宋东先介绍的情况,赵福全院长点评称,长城汽车已经做好了准备,具备从造车企业转型为能源公司的能力,待时机成熟时,就可以谋求转型。

6月9日下午18时,在经过1天高质量的智慧碰撞后,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全体会议顺利完成,参会嘉宾与代表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会场,静待在FCVC 2022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