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工信装备研究院副总监安婷婷:《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趋势与品牌评价研究》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2025年5月29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大数据应用分会、北京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汽车大数据应用产业大会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大数据应用分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亦庄隆重召开。大会以“数智驱动 擎启新章”为主题,聚焦汽车大数据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中的核心作用。

大会专题报告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工信装备研究院副总监、新能源汽车品牌评价与促进中心执行副秘书长安婷婷以《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趋势与品牌评价研究》为题,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品牌集群成立以来进行的包括标准制定、体系搭建等工作,并期待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搭建国际化评价平台,制定引领全球话语权的标准与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工信装备研究院副总监、新能源汽车品牌评价与促进中心执行副秘书长安婷婷

以下为演讲回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趋势与品牌评价研究》。新能源汽车品牌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究竟包含了哪些内容,新能源汽车领域该如何从品牌评价领域去进行评价?早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品牌集群成立时,到现在有大概三年时间,我们一直在沉淀,包括一些标准制定、体系搭建、评价指标设定以及模型建立等。对比国际上的一些评价机构,中国现阶段还缺少一个以第三方权威机构牵头进行评价的单位,所以我们是从中国视角去对我们的优势新能源汽车品牌去进行评价。5月23、24日我们在重庆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品牌评价与促进中心,正式成立了NGO法人实体非营利组织,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新能源汽车品牌评价与促进。

提到优势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集群具有哪些标志,如何塑造具有真正全球竞争力和持久生命力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不光是一个企业的问题,站在国家角度,不仅关乎国家产业升级命脉,乃至全球交通可持续发展未来,接下来我将围绕今天的主题从两个方面给大家进行阐述,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品牌趋势

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总结了四个“变”:

1.市场在变,讲的是全球化竞争的态势,我们原来是讲全球化竞争,现在包括德国、日本、韩国大家都在做自己的机制保护,现阶段我们的很多企业也在做一些区域化或者本地化深耕,包括在当地进行销售途径的深耕。

2.竞争焦点在变,从初期的电动化普及快速跃迁至智能化、网联化深度融合的电智化角逐。过去的电动化和现在的电智化,中国占有很大优势。过去从品牌角度提到竞争,可能讲的是新能源汽车整车,现阶段中国的优势是逐渐壮大的供应链体系,所以我们在后续的品牌评价里也提到了包括智能化、网联化的一些要素,加入到重点评价范围里,所以竞争焦点不仅仅局限在整车,还有相关的配套体系。

3.用户期待在变,大家都知道,因为近几年技术的新鲜感,更可靠的品质带来的安心感,包括现阶段车辆可能出现的问题,不仅要满足用户所需要的服务,更需要追求安全和情感价值的共鸣,包括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对标的用户都是有目标客户的,他的用户是特定群体,所以在情感价值提供过程中也是不一样的。

4.品牌定义在变,传统的品牌认知正在被赋予科技、可持续和用户体验等全新的价值维度,这是一个综合维度的评价。

接下来,我从五个要素给大家简单说一下:

1.销量为本,市场竞争有序。我们做评价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市场竞争力体现在哪里,是不是以销量为本?销量肯定是基础,但销售的目的是企业为了获利,对于以品牌价值输出来说,整体是为人民创造价值。营销带来流量,品质留住用户;销量决定生存,品牌决定发展。长期发展既要有引人注目的销量,也要培育受人尊敬的品牌。

2.创新为先。主要是从新能源汽车品牌配套相关的供应链角度加强“电智化”的提升。

3.质量为基,铸就信任之本。纵观全球工业史,伟大的汽车品牌无一例外都有卓越的品质和可靠性,当下品牌遭遇的信任危机往往来源于专业性、可靠性和品牌长期的忽视,我们要打破廉价的标签和旧的观念,实现从性价比到原价比再到质价比的跃升,必须以全球视野下顶级质量为根基,这是我们做车的根本。

4.服务为上,创造极致体验。市场反应能力是可以缩短品牌建设周期的,这个考验车企的反馈能力。市场现在搜集到的相关数据,每个车企都有自己的服务网,他们搜集到相应的数据,包括相应的反馈,市场反馈给出来的结果决定了品牌建设周期的结果。包括现在以用户为核心,升级用户体验,汽车赋予的情感价值也需要车企学会讲自己的品牌故事。

5.价值为魂,定义未来使命。品牌长久的生命力最终来源于其倡导的价值观和文化使命,一些百年车企,包括德系、日系这一类,百年历史的车企做的文化这部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ESG方面,也是全球共识的态度。新能源汽车肩负着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天然使命,树立有时代感、责任感和全球品牌愿景是赢得我们整体品牌的社会尊重和构建无形资产的关键。

二、评价研究

说了这么多品牌趋势,重点要说的是我们到底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研究,我们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从四部分给大家阐述一下。第一部分,搭建国际化评价平台,这是我们已经在做,而且已经在搭建的过程中。第二个是标准引领全球的话语权,这个我们在逐步完善。第三个是构建五要素的评价模型,我们前期与发起单位、合作单位已经做了大量的沉淀工作。第四个是开展一系列的品牌研究。我大概从以下四个点进行阐述。

1.搭建国际化评价平台

2022年9月份,我们是工信部装备中心和市场监管局下面的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联合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品牌集群,也是在辛部长的见证下成立的,目的是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2024年5月份在莫干山成立了国际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心并授牌,2025年5月份,刚刚落地了一个实体组织。提到新能源汽车品牌集群,是一个虚体组织,集群作为指导单位,指导在重庆成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促进中心的工作。促进中心作为执行单位去执行集群整体的战略目标。我们整体的目标是助力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建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科学公正、国际化的品牌评价体系。

为这个重点工作我们做了以下构思,我简单介绍一下新能源汽车品牌评价与促进中心,这个组织上周举办了一个成立仪式,由工信装备研究院也就是我所在的单位,还有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国家品牌网、中汽信科、中国汽研、招商车研,还有重庆的两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新能源汽车品牌评价与促进中心。其实大家从这个架构上来看的话是没有车企的,有检测机构,包括港口保税区贸易服务,其实我们开始设立初衷是为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评价做好基础,打造第三方公平公正性。所以发起单位都是联合第三方机构成立的。

我们现在主要做了几个工作:品牌研究、品牌评价、品牌促进、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和公益服务,分几个目标,主要是六个核心。专业化、国际化、引领性、开放性、公正性和公益性,这个是我们成立的背景。

2.标准引领全球话语权

中国没有一个第三方权威机构做这件事情,所以我们联合几家单位共同发起一个机构,构想能够以标准的形式引领全球话语权。怎么引领?成立集群初期,品牌建设促进会有国际标准化组织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ISO/TC 289)秘书国是在中国,也就是中国去决定主席权的话语权,首先这个TC在我们自己手里,第二现在做的这个标准,是根据(ISO20671)这么一个标准,品牌评价、技术与原则已经发布了品牌评价,新能源汽车的团体标准,我们近期会开展国际团体标准制定工作。

所以从体系搭建上来说我们沿用ISO体系,从工作立标的标准来说已经做了品牌评价新能源汽车团体标准,这个是在去年发布的。基于团体标准现在制定了《世界新能源汽车品牌评价指数实施细则》,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重点工作。

前期品牌评价新能源汽车团体标准其实已经经历了大量工作,包括我们和几十家车企专家、上百次会议,一对一或者多对多的形式研讨,去年5月10日正式发布,大部分车企和相关机构都有参与。

3.构建五要素评价模型

在TC 289指导下,基于ISO20671品牌评价标准,制定了一个品牌强度评价体系,我们现在主要是以客观数据为主导,已经初步有一个结果性的东西,可获得真实性、权威性、客观性、公正性,坚持规范、系统、科学、应用。我们做标准不是为了做而做,而是真正应用到领域当中,为车企提供后续品牌在哪个方面提升,以至于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品牌的提升。

这个是28-2024品牌评价新能源汽车的团体标准,主要是考虑到从有形、质量、服务、创新、无形五个方面去评价的,每一个有细分,细分包括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这个是现在品牌评价新能源汽车的团体标准,为什么和发起单位这几家联合做事情,品牌评价不仅仅是品牌的宏观概念,我是要落到实处,有形要素里包含了市场表现、财务、资源投入;质量要素方面,包括质量承诺、质量管理、质量水平;创新要素方面包含创新管理、创新成效;服务要素方面包含服务体系、服务结果;无形要素是品牌文化、品牌影响和品牌管理。

4.系统研究,绘制新能源汽车品牌建设美好蓝图

基于我们的品牌评价内容,第一个就是《世界新能源汽车品牌指数》,现在实施细则已经出来了,上周也是召集了12家车企,一起开了一个会议,包括我们的专家,成立的有执行专家委,我们的理事会、秘书处和相关企业,共同探讨从世界新能源汽车品牌评价这个方向,去给我们提出一些意见,因为我们要做这件事情必须要得到市场认可,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第二部分是即将要做的《区域品牌评价 新能源汽车》,现在在启动当中。第三个是《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报告(2025)》,上周已经启动了。这三项工作,重点是第一项,已经初步形成大概的方向结果,后续还需要大家磨合打磨,把相关结果呈现出来。

做汽车品牌这件事不是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虽然我们联合多家第三方机构牵头发起单位,但还需要在座的车企、行业专家一起鼎力支持,打造中国有话语权的权威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从中国的角度进行品牌评价,把中国的优势体现出来。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竞争,是科技、质量、温度和价值深度的全面较量,接下来欢迎各位专家、领导能够对新能源汽车品牌评价与促进中心,包括刚才提到的一些指数工作上面,能够给予指导和支持。

感谢今天的主办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