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底盘与自动驾驶融合研讨会暨联盟智能底盘工作会议召开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AutoShanghai2025)于2025年4月23日-5月2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携同上海市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车展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作为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官方技术论坛于4月24-2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洲际酒店举办。

作为保障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量产落地的关键,智能底盘与自动驾驶的深度融合发展,正带动驱动、制动、转向、悬架等关键部件的重构创新,从传统的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集成演进。4月24日下午,作为第八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分会场之一,智能底盘与自动驾驶融合研讨会暨联盟智能底盘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围绕智能电动底盘2025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底盘与智能驾驶融合、智能行驶单元、智能轮胎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工作组和分会专家及参会嘉宾近20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立金作开场致辞,指出在集成拓扑、线控零部件和电子架构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下,下一代汽车底盘性能边界不断扩展、动态能力实现跃升,催生了智能底盘场景化用户功能体验的全面升级。研发逻辑从机械优先转向数据驱动的闭环模式,正重塑产业链分工。强调要持续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构建协同高效产业生态,希望产学研各界紧抓战略机遇期,掌握新型底盘发展的话语权,实现智能底盘上下游产业链高质量融合发展,全面支撑我国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赵立金

工作会议

在智能底盘工作会议上,清华大学教授张俊智作工作报告,比亚迪底盘技术开发中心总监廖银生、华为数字能源智能电动产品线副总裁陈伟、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何承坤、吉林大学教授许男分别做主题报告。吉利汽车技术中心副主任张晓东主持工作会议。

清华大学教授  张俊智

张俊智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2025年智能底盘牵引性技术与产品的创新与应用重点工作。将推动以“危急工况整车运动安全控制”为主的立信工程,通过底盘与智驾动态融合感知,实施车辆环境、状态高精度联合观测;通过量化底盘安全边界,实施底盘与智驾动态协同规划与一体化控制;立足整车安全,分步实施危急工况下整车一段式端到端运动控制。推动以“复合线控制动系统”为主的引领工程,以电机与线控制动深度复合,实现驱动制动一体化与四轮分布式,深度改变传统防滑、防抱死、稳定性控制,打牢复合线控制动系统产业化基础,稳步推进智能行驶单元产业化进程。推动以“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为主的担当工程,推动面向未来的高机动、高可靠、高安全的下一代技术与产品,分步开展智能底盘牵引性技术与产品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吉利汽车技术中心副主任 张晓东

廖银生总监分享了智能底盘与智能驾驶的融合探索,认为L3自动驾驶阶段是底盘与智驾融合的磨合期,要实现系统交互的双向性、数据有效性,提供合理化边界依据。智能底盘在L3+自动驾驶阶段将与智能驾驶进一步深度融合,以感知融合实现高精度、高鲁棒性地形识别,以控制闭环实现车辆运动姿态调节与路径规划的数据闭环,同时界定好责任归属。

比亚迪底盘技术开发中心总监  廖银生

陈伟副总裁介绍了华为“运动域”安全架构,运动域是动力域能力扩展和升级,动力部件与运动部件将相互冗余,相互调用,实现行驶安全和驾驶丝滑。将探索部件极限能力,基于场景切片挖掘用户最关注的安全、操控场景边界,突破固有驾驶思维,重塑驾驶理念,从本能安全,本能+冗余安全,分阶段构筑全域安全。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电动产品线副总裁  陈伟

何承坤助理研究员分享了驱制动一体化系统设计与控制关键技术,面向智能行驶单元技术边界探索前瞻研究需求,设计了高安全、低延迟、强回馈的驱制动一体化系统。测试结果显示驱制动一体化系统在控制精度、冗余容错等方面相比现有技术更佳。预计2025年底将完成智能行驶单元整体设计与整车集成测试。

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  何承坤

许男教授介绍了智能轮胎发展的机遇、现状与挑战,认为智能轮胎是智能化时代整车感知能力的重要补足,智能轮胎传感与边缘计算、车规级AI结合,将重构轮胎产业价值链条。目前技术挑战依然突出,近三年将是智能轮胎从实验验证到工程落地的关键窗口期,仍需跨界协同与标准推动。

吉林大学教授  许男

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分享了关于智能底盘与自动驾驶融合发展的思考,进行了深入交流。

技术交流

在技术交流环节,固特异亚太区产品研发及质量副总裁格雷格·汉纳、极氪智能科技新能源开发中心动力底盘一体化负责人邓翔、上海拿森汽车电子副总裁潘盼、大陆集团创新及工程卓越总监潘亮、上海利氪科技合伙人&副总裁毛新星分别做主题报告。格雷格·汉纳副总裁从体验、安全和能耗三方面介绍了固特异智能轮胎解决方案,以及电动汽车轮胎的可持续材料应用。邓翔分享了智能底盘关键技术应用实践和展望,介绍了智能底盘在XYZ六向的深化发展和对车辆性能边界的提升,以及L3自动驾驶对功能安全和架构冗余的新挑战。潘盼副总裁分享了拿森助力高阶智驾落地的技术方案,未来整车企业与Tier 1应深度协作、相互开放,推动动力制动转向融合冗余控制。潘亮总监介绍了从制动到全域运动控制演进,和逐步实现“干式制动系统”的创新路径。毛新星副总裁分享了线控底盘XYZ核心技术及应用,以及线控制动冗余方案、全液压解耦制动系统、集成式智能制动系统、高阶智驾冗余方案等。

固特异亚太区产品研发及质量副总裁   格雷格·汉纳

 

极氪智能科技新能源开发中心动力底盘一体化负责人  邓翔

 

上海拿森汽车电子副总裁  潘盼

 

大陆集团创新及工程卓越总监  潘亮

 

上海利氪科技合伙人&副总裁  毛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