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CE 2020分会场:新能源汽车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
9月21日,扬州国际展览中心1号馆,随着第十四届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启幕,新能源汽车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分会场,来自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材料企业、科研院所的学者和专家,围绕汽车轻量化材料在批量生产应用中材料及成形一致性等共性技术问题,进行高强钢应用、超高强钢应用、铝合金应用、碳纤维材料应用成果分享和技术交流。
当期,企业普遍面临国产材料“有材不能用、好材不敢用”的困境,材料对产品的适用性、材料批产稳定性、新工艺在工程领域的可实施性、基于成本压力新材料应用的切入点等等问题,制约了国产材料的广泛应用。为破解这些难题,需要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需求为牵引,需要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材料生产企业、产业链相关单位协同投入,加大技术验证和突破,提升国产材料质量及应用水平,满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
新能源汽车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是国家工信部组织在建的“国家新材料重点平台”之一,由中国一汽牵头产业链11家联合体承建,聚焦高强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性能铝镁合金等材料在整车上的生产应用示范,重点研究解决国产材料工程应用问题。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程与生产物流部技术主任张苧心,分享了“新能源汽车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与展望”。报告简述了平台旨在通过用户需求拉动、消除批量生产应用瓶颈、促进国产轻量化材料应用、降低生产成本的定位及建设目标,分享了三类材料在工程应用领域取得的阶段成果和在行业上的示范效应。
一直以来,汽车材料的发展对汽车轻量化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轻量化材料的应用也是汽车行业重点关注方向,中国一汽材料与轻量化研究院金属材料主管曹广祥,分享“DH钢在红旗轿车上的应用”。报告简述了对于冷成形高强钢的需求,一汽-首钢在DH钢开发及应用的合作历程,并以应用案例的形式,针对在传统双相钢基础上开发的DH590、DH780两个强度级别进行材料评价、材料成形性能验证、零件性能验证。并对成形性能优良的DH钢提出期望,未来在汽车轻量化选材中扩大应用范围。
超高强钢的应用是实现车身轻量化、提高碰撞安全性的重要途径,但回弹控制是超高强钢应用面临的难题。首钢技术研究院主任研究员郑学斌,分享“硬化模型及其在高强钢零件回弹预测中的应用”。该技术基于回弹试验和CAE仿真分析,对比了不同硬化模型对回弹预测精度的影响规律,采用新型硬化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零件的回弹。
汽车轻量化除了采用高强钢来实现轻量化,采用高真空压铸工艺成型车身结构件类产品,相比原来钢板冲焊结构,也具有进一步实现减重、提高整体刚度的优势,一汽铸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的张云峰主任,围绕“铝合金减震塔在红旗品牌的应用研发”进行精彩分享。内容包括车身轻量化的发展趋势、高真空压铸应用于车身结构件的优势;铝合金车身结构件的产品特点、轻量化结构设计及CAE分析、薄壁热处理工艺及变形控制、铆接连接设计等;以及铝合金减震塔在红旗品牌的应用研发情况。
随着车身轻量化的不断发展,为了获得高强度和轻量化车身,钢-铝混合车身的技术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异种材料连接技术也分分突破,来自一汽集团材料与轻量化研究院的连接技术工程师张林阳,分享了“红旗品牌轿车的钢-铝混合车身连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情况。以当前汽车轻质材料应用趋势及国内、外标杆车型连接技术应用情况为切入点,分析了红旗乃至自主品牌汽车钢-铝混合车身连接技术正向开发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难点、痛点以及应对策略,阐述了红旗品牌钢-铝混合车身连接技术的开发思路与实施路径,并对红旗品牌在铝合金车身开闭件、大型覆盖件、副车架以及电池托盘等关键总成轻量化连接技术的开发与标准体系搭建情况进行了介绍与分享。
红旗智能化总装生产线是新能源汽车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重点示范产线之一。中国一汽工程与生产物流部总装技术主任武彬强,从技术内容和创新点、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应用推广和社会效益三方面分享“红旗智能化总装车间建设项目”,重点介绍了以“十大智能工位”为代表的众多先进工艺技术的应用。
中国一汽工程与生产物流部车体工艺部冲压技术工程师闫佳奇,分享“红旗轿车一体式碳纤维轮毂的研制”。通过产品输入、可行性分析、轮毂概念设计、材料选择测试、轮毂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优化、工装设计及制造、样件制造及测试、工艺及产品验证等方面分享碳纤维轮毂的开发研制成果。
- 大家都在看
-
1
关于举办2025国际汽车数字化与智能制造大会的通知
-
2
CSAE行知学院7月19日青年学术前沿论坛日程发布: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
3
关于开展2025年度第二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工程师工程能力评价工作的通知
-
4
关于开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奇遇未来·智见新声代”汽车科技新媒体主播赛项的通知
-
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车联网与智慧交通研究部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葛雨明:《智能网联汽车数据赋能与流通发展情况研究》
-
6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与应用”分论坛成功举办
-
7
数智驱动・博引未来 第三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
8
2025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能量计说明书与安装指引V1.0
-
9
关于召开《汽车用球栅阵列(BGA)封装破坏性物性分析试验方法》团体标准启动会的通知
-
10
CSAE行知学院7月6日青年学术前沿论坛日程发布:智能车辆测试场景设计与控制策略优化的融合发展